江南水乡,古镇西塘

本帖最后由 木笔 于 2011-5-15 15:33 编辑

西塘有点令我失望,算不上我记忆中的江南。作为一个江南长大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江南逐渐消失更令我郁闷的了,每次回去都有点近乡情怯,意料中会知道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江南会变成怎样,但每次都还是会吃一惊,而每次离开就像离开那从小照顾我的老人,我很怕再见到它的时候,更加迟暮。能保留下来的只有这些作为风景区的地方,但是在周围钢筋水泥的包围中和如潮人流涌动中,这样的地方空有江南的样子却已没有真正江南的意境了,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也许和一个人曾经用过一些家常用具可是现在只能在博物馆里面看到而且把它叫“文物”的心情差不多吧。

照片比实物好看,倒不是自恋得觉得拍照技术好,而是拍照的话总是希望能拍好看的,避开不想入镜头的东西>.<

不知道这是不是真正的城门,非常陈旧,上书“古镇西塘”四个字,安静地立在风景区外。新建的大门是很气派,可是太假了,激不起拍照的兴趣


古戏台,晚上回来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在演越剧,来不及摸出相机就结束了。


小巷日暮


街边墙上的爬山虎。要想拍风景,只有用这种方法过滤下面的人头。。。


据说夜景非常好看,可是我怎么看怎么像“红灯区">.<


这张有点“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感觉


晚景最恨没有三脚架,不过从灯笼和下面路人的凌空一指来看,我已经端相机端得很稳了>.<


这种清场一般的效果是早上五点多起床才得来的,泪。若不是如此,这西塘就白来了,只有清晨还是能称得上江南水乡的感觉


清晨的水乡,安静的倒影


路边的古寺


移步换景,中式园林特色之一


空荡荡的码头,昨晚在这里挤满了等船的人


在这里看到阿汤哥很穿越,有人看过这部电影没


古老的路牌和上面的英文路名


桥边月季。昨夜雨疏风骤,所以今晨就一只红艳露凝香了


终于拍到正常的街景了,石板路还积着水洼,早起的居民开始上工。但是过上三刻钟,这里又是摩肩接踵


阴天的早晨,太阳居然像月亮似的


静水流深,杨柳依依,完全对称的倒影


“圣堂”,古老的医院。可惜太早了还没开门


路边到处都是这种充满了中西古今融合的后现代淡疼风格的酒吧和店


亮点在右下方


昨夜风雨很大,春天的早上居然满地落叶


做成小蟾蜍的木鱼


只有这种斑驳古旧的才是真正经历多年风雨的古迹


这是仿古新建的,看起来比老街干净舒服得多,可是没有任何历史沉淀,给外乡人和外国人看看罢了,然而那条真正的老街却已破败


最后放两个玩意儿:
巨大的九连环,阿印快来看,因为你那篇文就特意去看了看


我买的一个小九连环,很精巧。套着的袋子上是一首卓文君的《盼夫归》:“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日,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处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另外要重点说的是,小辰,那个佛珠串我每次出门都带着,非常灵验哦,你看我带了之后还没出过事XDD

身处江南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景致【你不说你懒!
果然江南的城市里已经全然没有水乡的感觉了、塞进眼眶的全是灰扑扑的高楼
历史沉淀下来的美感啊、心向往之,却仍不能至 T-T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TOP

本帖最后由 冰辰 于 2011-5-26 12:16 编辑

回复 12# 木笔

“被满清统治了汉族文化被迫中断了,汉服都已经不存在了”

第一句好像并非学界共识吧。此外,汉服这个词的大规模使用,也恰恰可以看做是一种由后人重新书写溯源历史以制造共同体的行为。关于民族这个共同体的形成,推荐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关于汉服,维舟写过一篇文章,可以一看。
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logs/4496948.html

“我抱怨江南不再存在并不是想回到过去的农业社会,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尽可能的保存那些容纳了几千年传承的东西。”

在我看来,头两句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却经常就是这样的自相矛盾着啊~~~~嗯,关于城市化,维舟也写过一篇文章。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logs/51767723_c2.html

卡片收到XD果然是水乡风物,引人旧思,多谢多谢~~~~

TOP

江南小镇什么的,我还是在家里看看就好,大老远去看和家乡差不多的风景还是很亏的~~~~~~~~~~~~

TOP

回复 11# 冰辰

旗袍只是一种近代传统服饰,我没有大汉主义的意思,只是受不了完全无视那么长久的历史和传统。当然也可以说,既然被满清统治了汉族文化被迫中断了,汉服都已经不存在了也是事实。对近代史的解读完全会上升到民族问题上去,以前因为这个被人掐过>.<

现代化是无可避免的,我接受这个现实并且也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现在能有这样的生活也是靠了它,该说是感激才是。只是这个过程中自然也不可避免出现很多遗憾和负面后果,并且有一些是如果足够重视是可以得到减轻。就像在南方如今乡镇企业遍地的现在提环境保护一样,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现在沿海一带的发展,可是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所以我向来的观点是既然不可避免,那么也就不要逃避,努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吧,我抱怨江南不再存在并不是想回到过去的农业社会,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尽可能的保存那些容纳了几千年传承的东西。我爱逛博物馆,可是也会对摆在博物馆里凭吊的东西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失去了一半的意义有微词,但是如果连这点都不存在,那么是更加糟糕。所以对比以前的江南,我对现在的西塘很忧虑;但对比乌镇,那么希望西塘维持现状就算不错了;而如果有一天现状也不能维持了,也许我只能希望那些古诗词所写的东西还有人能理解感受;当然有一天2012到了,这些都不存在了,也许我就只能希望人类还活着就不错了。所谓的“人生不满百,长怀千岁忧”orz

TOP

本帖最后由 冰辰 于 2011-5-23 07:38 编辑

回复 10# 木笔

旗袍说中国传统服饰确无不可……?

说来,我去年去宁波的博物馆,里面有不少老城区的黑白照片展览,看着实在感慨。这样破旧的建筑,这样窄小的街道和河道,固然“别有风味”,但是又怎能责备人们高高兴兴搬进水电便利的楼房,将老屋拆除,河道填平呢。虽然我对现代化的负面后果亦不免时时心悸,但还是要考虑到这确实也是每一代人在当时做出的切身的、认为是正确的选择[即使是北京古城墙被拆除的例子]

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将触手伸入每一个人迹少至的地方并将其商业化,古镇也好,荒漠也好,森林也好……无论政见如何,在当下看来,这就是不可逆转的,席卷全球的浪潮。好在人总归有处可逃……

TOP

回复 9# 草菇朵朵

拉糖啊,看过一次,很神奇,感觉就像拉面,最后变成无数细丝。恩,下次也去找没人的地方走,只是一旦没人也就不容易知道,怎么挖掘是个问题~~

说起旗袍也让我很怨念,连很多国人出去说起中国传统服饰都会说是旗袍,我如果听到定要纠正是”汉服“,我们的传统真的丢失太多了,不论是服饰,还是民风,还是古迹。。。

TOP

前阵子去了安昌古镇,可能是没许多其他古镇出名,所以旅人并没有到接踵摩肩的步,游人们也懒懒的。小草菇堆在几个相熟的男生堆里在小客栈吃鸡喝啤酒嗑花生。
空气里弥漫着桂花味道,寻香过去,原来是拉糖。下面是图片。手机像素不好。随便看看。


我以为江南之所以江南,是因为她的慵懒和温柔。但一旦出名了,大牌了,身上就不由自主地穿了改良版符合国际眼光欣赏的旗袍,不中不洋不民族得让本地人冷笑。
所以草菇总喜欢钻没人地,为保心理安全吧。
手机像素的怨念果然是无止尽的啊啊,我一定要换手机!
另外我想说的是毛爷爷那张果然很口胡。
草菇都快晒焉掉了  TAT

TOP

本帖最后由 木笔 于 2011-5-22 15:08 编辑

回复 6# 流水

你拍的照片很好看啊,这种自然的生活味道,我是拍不到了。我在04年的时候去过乌镇,那时候的乌镇大概就像现在的西塘,居民们都还在,只是人多得挤死人,如今变成这样的空城,我倒宁可退而求其次了,要求果然是越来越低,orz。现在西塘的烟雨长廊依然还在,非常破旧了,被这样的人流冲击下我怕他们是撑不了几年,所以政府才会大力发展仿古新街。那一条长廊上每家都是店铺酒吧旅馆,装满了廉价的纪念品,居民的生活就是卖东西和拉客(拉人住店>.<),一切以游人为主,我看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祖宗老宅如果不是被圈起来特别保护的,全部都是仿古客栈,我在网上看到西塘这么个弹丸之地这么多客栈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只要是稍微有点临水的人家全部都是客栈。

一方面也没法去指责,旅游旺季的时候就算是这样旅馆还是供不应求,面对家门前走过如潮的人流,不想摆个摊子卖东西的人得清高到怎样的地步呢,都是升斗小民衣食为天,这甚至不需要政府的指导,而政府努力宣传本地的旅游资源也没有什么过错,旅游业比起其他产业毕竟要清洁得多。国外很多小镇能够保持原貌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的游客并不多,而他们的生活也都富足安详,而我们目前并没有这个资本,他们真的游客特别多的地方也是难免失味。所以看来看去,还是我自己在淡疼,我想念以前的江南,记忆中的风景本身就是因为怀旧而变得不一般,更何况与眼前这样的情况对比呢,唉。


回复 5# 风露清愁

多谢喜欢,其实一点都不安静,只有一大早起来的那点点时间还可以

TOP

回复 6# 流水

哇唬,果然差了好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