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 一筹莫展 by 木笔

国光在十二岁那年正式拜入周老先生门下学术数【1】。

谷雨新润,院子里的几株紫藤花蕾层叠,攀爬云木架上,累垂可爱。

眼前的少年恭恭敬敬地作揖,并不常用的正式礼仪带着一丝青涩,“先生,请收下学生,学生必当勤勉为学,不负先生所授。”

声音还是略带清亮的童声,语调却沉稳有矩。

这是个有趣的孩子,周夫子见过他写的文章,悟性极佳又肯用功,出身门第也不差,若是立志于儒学,今后前途无限——却想来拜他为师。

“你可知,六艺偏废已久,如今独尊儒术,纵会阴阳五行天文历法也不如四书五经能换取功名?你可否再考虑一段时日?”他并未直接应下或是拒绝,却委婉地提点这个孩子。

“不,先生,不需要。我意已决。”少年仍然执拗地躬身行礼,并未起身,似是无言的坚持。

“哦,那好,我给你出个题,你若答得出,也是天分不可埋没。”他有些欣慰。第一眼看到少年,就相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生。比起读书,术数更需天分,然而六艺之中除“书”之外其余五艺衰微,愿尽心修习者已很少,更何况是天资过人者,他又何尝不想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以继,却是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

纵有千里马,若是寂寂无名于术数这样冷僻之学,是否也是另一种埋没呢?他心内叹息。

“韩信练兵,每三人一列,余一人,每五人一列,余二人。每七人一列,余四人,十三人一列,余六人。已知士兵不过万,问至多多少士兵?”【2】

国光静心凝思了片刻,取出随身带的一盒算筹,在院子紫藤花架下整洁的石桌上开始演算。

算筹用上好的湘竹刻成,细心打磨,又经过长年摩挲,光滑可鉴,顶端有涂成红色或黑色以表正负之别,一纵十横,百立千僵,不一会就摆满了小半张桌子【3】。

这时蹭蹭跑过来一个童子,还梳着垂髫,青色的童子短服很是讨人喜欢,眉眼一笑就只见两个月牙:“爹爹,又在出题了吗?我也来算。”

“周助,别闹。这题我昨日考你你不是做不出来么。安静看别人是如何解法吧。”

周助闻言,嘟囔一句“爹爹你耍赖,那题不能用口诀解……”,便爬上一边的石凳安静地看着。

国光对他微微点头便继续低头苦算。微风过处,紫藤花簌簌落下几瓣,掉在国光身上他也浑然无觉。周助看了一会桌面的算式,不大明了,又看了几眼国光安静思索的面容,那人虽只是少年,可此时也和他父亲沉溺算数不为外周所动时一般无二,甚觉无聊,便轻手帮他把落在身上的紫藤花瓣拿掉,见那人依然无察,玩性顿起正要凑过去,见父亲瞪了自己一眼,便吐吐舌头,趴在桌上不再动作。

国光待要伸手往边上继续拿算筹时,才发现盒里算筹已然用尽。

“你用我这个。”周助一直旁观,见他算筹将尽就跳下石凳跑回屋,此时正捧着自己的盒子而来,拿出算筹递给他。

国光抬头看了看周先生,先生只是静坐在那里,但笑不语,既未点头也未摇头。

他低声对周助说道:“多谢你。”然而并未接过算筹,却眼观鼻鼻观心,沉心敛息,竟是在心算。

周助怔怔地望着他,又不时狐疑地回头看看父亲的脸色,想从中知道些什么。只听到国光抬起头来道:“先生,是八千六百又七十七。”

他并未问是否答对,神态笃定,可是眼中分明是孩童兴奋时的清亮明朗。

“师兄,你太厉害了。”周助跳了起来,开心得好似那题是他解出来的一样。

周先生哈哈一笑:“既然周助都叫你师兄了,那我也只能从善如流,从今以后你便是我门下弟子了。”

那一盒算筹后来却是在周助手里。那日算后,周助突发奇想说是喜欢他这盒,不由分说便拿了自己的那盒来交换,他一看周助的算筹,是上好玉石制成,比之自己的贵重很多,他不想拂了周助之意,只道他一时孩子心性图新鲜而已,日后再换回去便是。

后来虽是和周助提起过几次,他却总是说这上面沾了师兄之光,算题时比起用其他的算筹更容易一些——用着这样的歪理不肯换回来。遇到算题苦思不得其解时,周助就宝贝地捧来给他,仿佛这算筹真能自行运算一般。周助小小年纪却有过人天资,和算筹并无干系,只是见他喜爱得当成玩物一般,国光也便由得他了。这个小师弟是他平淡枯燥的求学生涯里唯一的意外,从未有谁是这样和他毫无间隙倾心依赖,以致不管是周助耍小聪明还是捉弄于他,他也从不计较,更何况是一盒算筹。

等到俩人年岁既长,这段往事便成了打趣周助的笑柄。因着这样的初见,周助习惯于在国光演算之时立于一旁观看,见是算筹不足便自发递过去,国光不需抬头便可接过。


然而今夜他苦思已久,伸手一摸算筹早已告罄,周助也不在身边。

那人已出门三月了,却未有家书。

他怔愣了一下,收回虚悬的手,转而再次打开此前看了数遍的那幅画。

画上一人面前摆着算筹,不见容貌,但身形他依稀觉得是自己。那人伸手虚悬,但手边盒里算筹已空。边上又有一人,只画了一个侧身,那人伸手过来,掌心向上,但里面却空无一物,两手之间仅相距数寸。线条流畅,简笔传神。

猜谜并非他所长,尽管他精于术数,但这并不有助于猜测画意,更不用说是人心。

他一向知道周助心思极细,虽然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但若是喜欢必能深得其巧。作画如此,平日精研各种奇巧机关亦如此,但喜爱的东西一多,倒显得术数并非最所擅长一般。师父曾经也对他叹道:“周助不可谓不聪明,然而杂学旁骛心随意动,不若你专心致志,将来发扬术数的还是要靠你。”

周助听后也不以为意,反倒一笑:“可不就是,师兄又聪明又专心,爹你真会收徒弟,免了我好大一副担子,万事有他顶着就好。”

竟也算是一语成谶。周先生夫妇早逝,周助才十四五岁,国光见他伶仃一人便长住下来照顾他。那时国光已在司天台做了上丞【4】,测历法绘星相是他醉心之事,官职虽不高,俸禄却足够俩人生活。他虽出身望族,却无意家族之内的明争暗斗,求学之时便常住周先生居所,取得官职之后更是离家独住,远离是非。周助经此大变与他更为亲近,国光早已习惯这样兄弟相依的生活十来年,看着周助从垂髫小儿到懵懂少年,再到一同在司天台任职的隽逸青年,未觉有任何不妥,更未曾想过任何变动。

或者是他从未留心,直到周助对他说想去职离乡游历天下时,才感到似乎有什么已与以往不同了。

“拟出门几日?”国光起身想为他准备行李,以为不过是寻常分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是男儿本色,周助本不是一个愿受朝堂拘束之人,司天台的工作大都枯燥繁琐,他一直知道周助志不在此,会去司天台任职,多半也不过是好奇那些测量星相月相的仪器。

周助却伸手制止了他,按在他手臂上是微凉的触感:“不,师兄你不必再为我操心。我既已成年,来去自会当心。你早已成人,却因我之故并未成家,我……我走之后你该考虑这些大事了。”

周助说的时候有些迟疑,微低着头,似乎很费力。国光看不到他面上神情,却没来由地心里一慌,他深感意外:“周助,你可是在气我此前话说得重了?”

周助轻摇了一下头,微笑了起来,却带着一丝惆怅的神色:“师兄,我,我何时真正生过你的气……你还当我是赌气的孩童么?”
        
面前的青年眉目俊朗,气度洒脱,笑起来依然还是弯弯的眉眼,可早就不复年少稚气,然而直到周助在皇上面前言辞恳切为他辩护之时,他才恍然发觉这自小关照的师弟已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分担。

他研读历代历法,重新演算,发现旧历法很多谬误之处,便花了数年时间编制了一份新历法,不料司天台的几个元老以藐视经典不敬前辈为由拒不接受,皇上虽是欣赏他敢于破陈立新的气度,然而并不懂历法,一时无法定夺。周助不过是一个八品下的主事,偏偏从后面站立的一排主事中出列,从容不迫语出惊人:“皇上,国上丞的算法不仅可算历法,连月蚀地震之相也一并可算,近日并无月蚀,但陇西却有地震,皇上派人查证便可知何种算法精妙。”

国光不由心惊,他以一人之力和司天台三品大员分庭抗礼丝毫不惧,此时却生怕周助越礼被罚,不禁跪下道:“皇上,请恕周主事越礼,他之算法俱是为臣所授,为臣愿一力承担结果。”

周助侧过脸抬眼望来,神色微动。那人极少求情,除了例行朝拜之外并不曾低下的脊背此时为了他而破例。

所幸皇上对周助所说的很感兴趣,并不曾责罚周助,反而留待验证,数日之后果然知晓陇西地震,便彻底信服,新历法得以实行。

别人不知,国光却清楚知道这个地震是如何“算”的,这和算法无关,完全就是周助研制的测试地震的新仪器奇巧,可测得千里之外微动。陇西距京城千里,消息来去就需数日,不知道的人便以为是神机妙算。

那人对着外人依然例行三分笑意淡定自若,但私下与他却是一脸得意的笑,像极小时候做了自动的木鸟拿来给他显摆的神态,他硬生生咽下想要出口的话,生怕看到那眼里流露出失望之意,许久道:“周助,你助我我很感激。但算术亦是定国安民之大事,不可如此玩弄。”

“对知礼之人便回以礼,懂算法之人便论术数,然而对无知顽固之辈为何就不能以奇巧相胜?就许他们欺负你,不许我玩弄他们一下?”周助的眼神依旧澄澈,但语气却有些无奈,“师兄,总是你护着我,我也想……”

他话未说完,转身而走,国光看到他的面上略有一丝潮红。

是气我对他管束太多?还是怨我不仅不感激反而训诫?国光难得胡思乱想。但想到周助幼时也有任性之时,便以为过段时日周助也就不会计较,周助何曾真正和他计较过什么呢。没料想周助这次竟是认真起来,要避他而去吗?

他知周助是喜欢出行的,但在未入司天台时,周助每次出门必定会交待何时归来,每次归来也总是先到书房找他,把带来的各种新奇玩意和地方特产让他一一过目,各种趣闻见识讲述完了,才愿意去洗尘消乏。这次却不告知何时回转,更以毫无相干的话回应。

“你不必为此担心,我不会成家。”国光停下收拾行李,恳切地说道,周助是怕自己成了家便不再关照他了吧。虽然那人已不再是失怙少年,也并不见得照料不好自己,只是多年依他如兄,他也一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他说得郑重,听得那人却是一愣,周助无奈笑道:“难道你一辈子都不成家?”

“你未成家我便不会,当初既然答应先生照顾你就一定做到。”当日誓言历历在目,岂会轻忘。

“我不会,除非……”周助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不知在想什么,许久又说,“你仅仅只是因为对我爹的承诺才照顾我这么久吗?”

“当然不,”顿了顿,国光又道,“我一直把你当我的弟弟。”他有些疑惑,难道周助不明白么,两人相依为命这么久,周助比起他那些只有血缘关系却亲情浅薄的兄弟而言,更像是他的亲兄弟,他以为周助一直想得和他一样,如今看来好像不是这样。

他听到周助轻叹了一声:“我一直都知道啊,可是就因为这样,我……”

两人静默许久,他习惯了周助不愿说的便等着他愿意告知时再说,更不勉强周助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便默默收拾好了行李,只是在周助临走时道:“再过几月便是重阳了……”

这是他难得的隐晦相求了,若是平时早该被周助戏谑一番。然而此次周助并未应下,看着他的神色似有些迷惘,还有一丝他看不懂的期待:“我有一事未决,如果我决心去做,就一定回来……和你一起过节。”


周助走后,就觉得院子里清寂异常,竟似原先那些生活气息全是因为周助。周助最后看他的眼神让他颇感异样,走后几日依旧清晰地映在脑海。他思索良久不解,不自觉慢慢踱到周助的书房里。房间里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周助喜爱的各种工具仪器也都收到箱子里放好,不似以往他进来总能看到摊开的书和略微杂乱的东西。桌子边上有一幅卷起来的画,他轻轻摊开,便是那幅简笔白描。

周助本是独子,自他入了周先生门下之后,就为多了一个玩伴雀跃不已,哪怕在他忙于演算先生考问之题时,也喜欢坐在一边看着。小小孩童没有心事,随着他苦思皱眉而皱眉,为他解出了题而欢欣,看到算筹用尽便马上捧上自己的来,这十来年相伴已成默契一直到了年长。然而唯有这次,在伸手往边上取算筹却不见任何动静的时候,他也隐约觉得并不是理所当然。

这幅画难道是说,没有了周助,我便是一筹莫展?他自己也为这个想法感到好笑,猜谜可不是这样猜的。周助临行并没有在生他的气,眼神里却是极淡的哀伤和不舍,若有若无,亦如画上两人似触非触的指尖。

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似乎在悄悄改变,弥漫过这相伴十年。他想起周助似是玩笑地问:“师兄,我们就一直这样相伴着可好?”他以为不过是兄弟情深。周助问他“师兄,你除了术数之外还对什么上心?”他不假思索地答道“自然是你了”之后看到周助莫名的欣喜。他偶尔也会有过周助拿着算筹的手很优雅好看的想法,却不曾深究为何会这样想。

往事纷纷,乱了思绪,他转身出了房门。夜阑人静,月色如洗,过去多年,院里的紫藤花架还如旧时繁茂,投下影影错错的一片驳杂。

他记得周助走前一日一个人在这里摆弄那盒算筹,紫藤花簌簌而下,那人容貌清俊,神色柔和,似是神游物外不知道在想什么,嘴边一缕浅笑怡然自得,让他不自觉地多看了几眼,周助回过神来看到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师兄,你可还记得我小时候的蠢事?”

“记得,那时这算筹是你的宝贝。”他的语气仍是淡淡,却是难得的柔和。

周助笑了起来,眉眼弯起时的柔和弧度还似孩提:“现在也是我的宝贝呢。看到他就想起……”

他问道:“想起什么?”

周助微楞了一下,却答非所问:“没什么……我在妄想而已,小时候以为师兄你能用这算筹解所有的题。到而今才知道,有些问题有了算筹也是一筹莫展。这样的烦恼师兄你大概不会有吧,你总是什么问题都全神贯注只求一解。可我做不到,真不知是否让你失望了?”

“周助,你从未让我失望过。”不管是周助任性之时或者专心杂学,他也不曾觉得周助有失所望,虽然也想过,若是周助专心于术数和他一起潜心治学,那是他最所希望的。

“若是我对你不是你所想的那样呢?”

那时周助并没有在笑,眼里清晰地倒映着自己,眼神柔和温润,满满的只有他一个人,让他心跳不知缘由地一时快了半拍。

而想到此他心里又是猛然一跳,想不明白的并不是周助,而是他自己罢。

他快步走回书房,拿出那幅画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拿出算筹摆出图上的样式,刚好一盒用尽。而那算题其实也到最后一步,根本不需再多的算筹。

所以那画上伸出的掌心里没有算筹,要给的也不是算筹。而他伸出的手也不需要取算筹,要握的是什么,答案不过就在那似触未触的毫厘之间。

只是因为一直埋头于演算,所以他不知道周助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有多久,而他又错过了伸出的手有多久。

然而幸好并不太晚。重阳快要到了,游子也该归家了罢。


注:
【1】广义的术数是各种方术系统,分山、医、命、卜、相,包括风水、八字、命理、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梅花易数、紫微斗数等。算术只是其中一个分支。
【2】此题出自《九章算术》。
【3】算筹,古代计数工具,可用于演算,有纵式、横式两种排列方法,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4】中国历代的天文机构都有一定规制,唐肃宗乾元元年司天台的品级: 大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上丞三人(正六品),主薄三人(正七品上),主事二人(正八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