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的七月份开始,我断断续续地用Hannah云中诗这个名字写这个故事;当时故事的名字还叫Phaedo。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也终于完成了。 这个故事的副标题叫“So That I Am Not Alone”,致敬OKCat大大的“为了不孤独”。更多的话我会再文章末尾的作者结语里说。此时此刻,最希望的是萍水相逢的各位可以喜欢这些东西。第一次写fan-fic,不足之处有很多,请各位多多指教。
[序]
“Beautiful people stimulate us to look for beautiful forms.” -Phaedo
就在不二对着小宴会厅出神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肩膀被拍了一下——“Fuji君,你看,我认识了一个你的同乡呢!” 这个声音不二在今天早上的Advisory Group Meeting上听过一次,属于一个非常热情的俄裔美籍女孩子;在这里遇到她,不二并不意外。相比于被思绪牵走的不二,这个女孩子带着柔顺的金发和自信的身姿,在人群中骄傲地收获着大家的注意。不二不知道为什么她会选择这样的男人——不,男孩子,一同游玩。毕竟他看起来实在是有些老气。一副精致的无框眼镜,既没有配隐形眼镜,也没有选择时下流行的树脂镜片。从他先前的细微身体语言来看,虽然表现得自信又得体,但天才不二觉得他似乎并不热衷于这样的晚餐,而更像是不知道如何拒绝女孩子的盛情邀请。女孩子的热情的英文又响了起来,“我们待会儿一起去日式餐厅吃饭呢,想一起来吗?”
不二隐约能感到一种沉着的气场。比起语言或行为,这样的自我展示更不动声色。三个人在华灯初上的纽约并肩行走,虽然初来乍到,但手冢是从容沉着的。他很少在十字路口张望着确认方向,很少在红绿灯前忽然停下,优雅地避开突然冲出来的自行车,也从来不对胡乱鸣笛的司机表达任何不满。他的气场如同透明的雾气,带着与曼哈顿气质截然相反的笃定淡然,蔓延在他们三人中间。包裹在这样的隐形雾霭中,不二反倒觉得眼前的世界透亮了起来。当他与喧哗拉开距离,他似乎获得了比原来就锋利的视野更为澄澈的一种视角。不二去看手冢,他的脸上很少有表情。三个人就这样肩并肩走过游人如织喧哗不已的时代广场,走过一家家供应各国菜肴的的热闹小餐厅,走过夸张广告牌下的一个个百老汇歌舞剧院,走过夜幕下仿佛晶莹水晶的纽约林肯中心(the Lincoln Centre)…… 纽约被人称为“世界的中心”,这样的“手冢领域”里,路过这形形色色的喧嚣,不二仍然觉得内心安宁,早前在“或许,她喜欢的是待在手冢身旁的感觉吧。”,不二边走,边很不确定地想,“手冢他仿佛永远都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也相信自己永远都能走到一样呢。”
进入梦乡的前一步,不二周助朦胧地想起步行回学校的路上,他们路过的,那华灯初上的林肯中心(the Lincoln Centre)。纽约的林肯中心是纽约艺术的心脏,最经典的歌剧,最精致的芭蕾舞剧,和最高超的音乐会演出,艺术的新鲜血液在每个晚上从这里被源源不断地送到观众们闪亮的眼睛中,艺术评论家犀利的笔锋中,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权威杂志的文化版头条上,和纽约市民强大又丰富的脑海里。人们总是在夜幕的衬托下直接乘车来到这里。大都会歌剧院(The Met)分别被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和纽约爱乐乐团(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主场大卫-加芬厅(David Geffen Hall)左右簇拥,三个肃穆又典雅的方形建筑物围绕起了一个别致的小广场。夜幕中的他们,在各自象牙白大理石和玻璃幕墙的组合下,显得像三块晶莹剔透的梦境。大都会歌剧院大厅里那璀璨精致的巨星施华洛世奇水晶灯,与林肯中心的喷泉连城一条活跃典雅的直线,走下一级级表示着传奇的台阶,延伸到刚下车的人们那里。来这的人们大多都打扮得高贵得体,其中的一些女性都着了正式的落地晚礼服,有些还带上了自己的正式首饰;她们应该是刚从加长私人礼车上下来,应该刚刚在名誉最好的那几家餐厅享用了一次浪漫晚餐,待会儿也应该会牵着另一双手走到最顶级艺术家表演的音乐厅,优雅地坐在演出最,最好的位子。这样典雅的面容和雍容的步态,则当然也有一位男性在毫不吝啬地用心——或者用支票,来支撑。
“是这样的,学校今年开始了一个新的本科生科研项目,我想申请参加,而且想做Philosophy of Mind的东西。我想参加,并且想做好它;因为哲学对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召力,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少见的、本科生哲学科研项目,来探究我对哲学的热情,和实力。”不二顿了顿,又说道“因为很大程度上要参考您写的书,您在这个领域又非常权威,所以希望您可以考虑做我这项研究的指导人…..”
Paul Ricoeur has distinguished as much as 23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notion “to recognize”:grouping them under three main categories, namely recognition as identification, recognizing oneself and mutual recognition… However, it is the meaning of mutual recognition that lies at the heart of the contemporary discussion...According to Fichte we become conscious of our own autonomy by being challenged—or as Fichte would characterize it: “called upon”—by the actions of another subject.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at the other's actions are intentional can we also grasp our own actions and utterances as expressions of an intentional self. This thought is most famously expressed in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where this interpersonal encounter logically culminates in a struggle of life and death. Within the Phenomenology this idea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thesis about how we can gain self-consciousness as autonomous agents, namely only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 autonomous subjects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Recognition )
手冢国光订阅了母校的哲学讲座时刻表。虽然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他真正的母校另有一所。他仍然把多年前本科时交换过的学校是为自己Alma Mater 。在酒会上大家杯逛交错时,很多人会表现出他CLS高分毕业的敬佩。他总是提到自己在另外一所小学校的经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所学校;偶尔有人会说,“他们的哲学系和法学院倒是还可以”;虽然手冢并没仔细想过自己为什么这么问。慢慢的,他自己提到的也少了。